top of page

好文分享

Lit sharing 1.png

「有些人」 苗茵教育中文閱讀篇章

作者:張曉風

編者:林苗老師(苗茵教育中文導師)

讀後感:Miss Yeung (苗茵教育英文導師)

導師心聲

老師導語

 

臺灣著名女作家張曉風的文章,刻畫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女教師在一堂作文課不經意對作者一生刻骨銘心的影響。那堂作文課,有一位學生不懂「挖」字怎麼寫,她請教全班學生,給了當時還是學生的作者一個表達和發揮的機會,更當著全班面稱讚和感謝作者。這件事激勵了作者,並挖掘出作者一生的寶貴的自信。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可見一位好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在於他/她傳授了多少知識給學生,而在於其人格楷模方面的示範影響! 這個故事啟發了我們:在全球一體化、強調知識競逐、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要不要再停下來,再思考一下,我們教育的最終極目標是什麼?

原文

有些人,他們的姓氏我已經遺忘,他們的臉卻恆常浮現——像晴空,在整個雨季中我們可能不見,卻清晰地記得它。

 

那一年,我小學二年級,有一個女老師——我連她的臉都記不起來了,但好像覺得她是好美的。 有哪一個小學生心目中的老師不美呢! 也仿佛記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鮮麗的藍。 她教過我們些什麼,我完全沒有印象,但永遠記得某個下午的作文課,一位同學舉手問她「挖」字該怎麼寫,她想了一下,說:「這個字我不會寫,你們誰會?」

 

我興奮地站起來,跑到黑板前寫下了那個字。

 

那天,放學的時候,當同學們齊聲向她說「再見」的時候,她向全班同學說:

 

「我真高興,我今天多學會了一個字,我要謝謝這位同學。」

 

我立刻歡樂得有如肋下生翅了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沒有出現那麼自豪的時刻。

那以後,我遇見無數學者,他們尊嚴而高貴,似乎無所不知。但他們教給我的,遠不及那位女老師多。她的謙遜,她對人不吝惜的稱讚,使我突然間長大了。

或許她真的不會寫「挖」字,那又何妨,她已經挖掘出一個小女孩心中寶貴的自信。

Miss Yeung 讀後感:

 

看了「有些人」,我也想起了「一些人」,包括老師和學生。

 

首先,我想起了修讀教育文憑時,教授談到的一些傳統老師的角色:他們高高在上,是課室裏的絕對權威。一些「名校」老師的生存之道,就是不斷打擊學生自信,因為他們相信要有壓倒性的傲氣,才能好好管治那些自視過高的天之驕子。這樣的「身教」,會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

 

我自己也教過一些所謂的「名校生」,由於文學知識貧乏,難以應付中學英國文學的需求,於是前來求助。想不到,有一位學生才剛讀完第一首著名的英詩,就說:「真不明白為什麼要看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學來有什麼用,我覺得詩真的很『廢』,我根本完全看不明白。」真沒想到這位學生升上了中學後就原形畢露,「費」解的東西就是「廢」的嗎?看不明白的東西就是沒價值的嗎?我立即想起了伊索寓言中的狐狸,吃不到的葡萄就是酸的嗎?

 

我又想起我遇過的一些英文老師,明明英文解釋、發音都教錯了,但為了面子和尊嚴,也不去告訴學生真相,口裏還經常囑咐學生做錯事要勇於承擔。

 

無論是老師,抑或學生,謙遜的態度都非常重要。有教無類,但人生的時間有限,與其花時間在一個自滿、卻沒自知之明的杯子上,倒不如多花心思栽培那些待知識灌溉、態度謙遜的幼苗。

 

張曉風的文章再一次堅定了我的信念:老師的角色是學生的啟發者,但不應只重視在知識上的啟發而忽略了人格的栽培,否則只會不經意培養了無數個自滿的水杯。我發現我一些學生已經因為學術上的成就而過分驕傲了,我不應再花太多心思助長他們的霸氣。

 

感謝林老師的分享,讓我更有勇氣去斷捨一些有違我教育理念的關係,騰出更多空間去啟發和幫助那些在英文上缺乏自信、但勤奮好學的乖學生。

bottom of page